2011年春天,Studio 7.5的Roland和Carola Zwick兄妹、Claudia Plikat和Burkhard Schmitz搬到了以前柏林西部的工业小区,这里靠近市中心。他们的工作室毗邻施普雷河,位于世纪之交倒闭的一家印染厂的一楼,并保留了该厂往昔的标志物。当年方便检查印染面料的两层楼高的大窗户,如今向室内倾泻着自然光线。挑高天花板最初是为了方便安装移动货物的吊车,现在为设计师储存和使用各种工具提供了宽敞的空间:车床和CNC机床、CAD工作站和3D打印机、手工工具以及全功能照片冲印室。为了能给团队提供实验和改进每个想法的场所,让设计师可以制造全尺寸原型,不断调整优化,直到得出最优雅的设计方案,Studio 7.5的工作空间有助于为设计师的流程提供信息和支持,从而得出经过品质测试的体验驱动型设计,比如改善工作环境的Mirra 2座椅。
这次搬迁的缘由是什么?
在老地方工作了17年后,将工作室搬家就像进行活体器官移植。我们的样品间需要更多空间,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很多空间关系与工作模式,比如观察与倾听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与其他团队成员关联。
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?
要创建更多实验与安装原型产品的空间,又要减少噪音,同时还不能切断至关重要的联系。工作室的各区域需要相互连接,相互重叠。这些工作区的使用目的还要不断针对当前的需要进行调整。我们尽可能减少物品的“硬线连接”。目前的布局结构将工作室分为六个区:工具间、CNC间、CAD夹层(加上视觉库和储藏间)、厨房/餐厅、入口和前台,以及Einstein(照片/文档)室。
“工作室的各区域需要相互连接,相互重叠。这些工作区的使用目的还要不断针对当前的需要进行调整。我们尽可能减少物品的“硬线连接”。”
在工作日,你们如何在不同空间移动?
与手头工作相关的空间存在连续流动。不同的空间提供不同程度的私密性,比如,有重要的电话的时候,大家都会到Einstein室去。主厅是中心点,如果有重要的突发信息,我们都会在此处公布,因为每个人最终都会听到,要是有必要,也会集体讨论。
开放式设计办公室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合作?
肯定是,但不是那么容易。开放式设计办公室就像一个小村庄,要考虑很多与其他人共享公共空间的敏感问题。大家需要表现出更多尊重,因为每个人对整洁、噪音或是娱乐的想法可能有很大差异。如果培养出一种所有团队成员都认可的文化,那就是你们在“呼吸着同一种空气”,并且不断感觉到所作所为会带来一种目标感,还会碰撞出许多卓有成效的灵感。
共享桌在设计工作室发挥什么作用?
这就像一个仪式:如果你把物品放在那张桌上,就表示愿意接受其他人对此进行讨论,并且会引起所有人的关注。我们的共享桌就是一个宽大、风格古朴的通用台面,用于各种目的,我们甚至用它测试驾驶椅,这样可以更容易观察运动学结构的工作情况。我们还会用这张桌子吃午饭,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也喜欢参加的每日聚会。
你们常把自己的设计称为“工作工具”或“设备”。 你们如何将这些与家具区分?
我们觉得“工具”或“设备”一词更能表达用户与其职业环境的关系。它传递出拥有与控制感,我们觉得这是优秀设计的核心。我们深信,外表丑陋的实用产品不会赢得市场;华而不实、缺乏功能的产品也是如此。难点是如何组合并平衡实用与美观这两种品质。我们还相信,我们从事的是体验型设计,即专注于用户能在使用产品时获得的乐趣。
“这就像一个仪式:如果你把物品放在那张[共享]桌上,就表示愿意接受其他人对此进行讨论,并且会引起所有人的关注。我们的共享桌就是一个宽大、风格古朴的通用台面,用于各种目的,我们甚至用它测试驾驶椅,这样可以更容易观察运动学结构的工作情况。”